人物专访
太极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太极”或“国药太极”),始建于1972年,2021年完成战略重组,成为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国药集团”)控股企业。作为国药集团现代中药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,国药太极致力于传承创新中医药和发展现代医药,有13家生产厂、20多家医药商业公司以及“桐君阁大药房”“太极大药房”两大连锁品牌,业务涵盖医药研发、医药工业、医药商业、中药材资源等领域,员工1.2万人。公司产品涉及消化系统及代谢用药、呼吸系统用药、心脑血管用药、抗感染药物、神经系统用药、抗肿瘤及免疫调节药物以及大健康产品,拥有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、急支糖浆、通天口服液、鼻窦炎口服液等知名中成药品牌产品,市场占有率高,深受老百姓认可和青睐。
近日,《中国自我药疗产业简讯》执行主编采访了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企业家会长、国药太极党委书记、董事长俞敏先生。
1、执行主编
俞总,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。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国药太极的发展历程?
俞敏
太极的发展已有50余年,曾凭借核心产品优势以及创新营销模式,高速发展了20多年,实现医药全产业链布局,一度拥有三家上市公司。但在高速发展后,面对市场的变化及自身积压的矛盾,止步不前,错过了医药行业发展的“黄金十年”,持续多年高企的负债使经营陷入困境,资金链面临断裂风险。
随着国家加大国企改革力度,央地合作成为国企改革的重要路径。国药集团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中国中药对太极增资扩股,于2021年4月央地合作落地。随即,在平台与业务、资金与资源、体制与机制、治理与管理、人才与技术方面,公司进行全面融合重塑,称为太极“易”行动:变易、简易、不易。变易即战略调整、规范治理、科学管理、三项制度改革;简易即聚焦主业,主业中聚焦工业,工业中聚焦中药,中药中聚焦主品;不易即保留优质产业、优秀品种、优秀团队、优秀文化。通过三年的改革发展,公司起死回生,经营质效显著提升,2023年为一高峰,较2020年,营业收入增长超37%,利润总额增加超15亿元,资产负债率下降超16个百分点,这无疑犹如给长期处于疲软发展的太极打了一剂强心针,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超100%。2024年,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,公司业绩出现阶段性回落,为此公司加大了改革力度,从点上突破,刮骨疗伤,持续深化改革,加快转型升级,以顺应新的历史浪潮。公司坚定正确的战略方向,保持战略定力,通过这几年的战略布局及持续地深化改革,已构建的全新发展格局将加速高质量发展的步伐。
2、执行主编
公司如何把健康中国战略融入企业发展,如何履行央企社会责任?
俞敏
2016年10月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实施《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》,以“共建共享?全民健康”为战略主题,共建共享是基本路径,全民健康是根本目的。作为国资央企,国药太极将健康中国战略融入公司发展,勇担这份历史和社会责任,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:
一是中医药的传承创新。公司提出“正源出新”的价值主张,着力正三源、创三新,即:正中华文明之源、正中医文化之源、正中药本草之源;创新产品形态、创新产出业态、创新产业生态。国药太极拥有3家百年企业、2个中华老字号、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在守正传承上,搭建了60、80、90老中青三代结合的传承人队伍,培育出如国家级传承人、大国工匠、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等多层次技术人才,并与多位国医大师合作建立“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”,建设多个技能大师工作室,领航传承工匠精神。中医药不仅需要传承,更需要创新,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,以数据驱动创新发展,国药太极正加速数字化转型,以数字化手段来说清楚、讲明白中药的活性成分、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,深挖大品种二次开发,升级工艺、创新形态,推动中医药产品多元化、年轻化发展。
二是促进医药产业发展。国药太极以“建设世界一流的中药企业”为愿景,在自身转型发展的同时,助力全产业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。首先,着力科技创新。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,近年来,公司在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上已初具成效,并不断深化。2023年,公司召开了首届科技创新大会,与20余所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,与多位院士、国医大师达成项目合作;2024年,与陈士林院士共建的“中药创新研究”院士工作站成功落户。今年3月举办的第三届科技创新大会,更深化了产学研医合作平台建设,共同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,形成良好科技创新生态,智创共赢。其次,着力打造创新驱动、绿色低碳、智能高效的先进制造体系。2024年,公司成功揭榜挂帅承建集“现代中药+产业互联网+消费互联网”于一体的重庆现代中药“产业大脑”,启动“灯塔工厂”创建,着力提升现代中药制造水平,此外,深度践行绿色发展战略,积极贯彻落实绿色低碳行动方案,截至目前,已拥有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、5家省级绿色工厂。最后,打造多产品、全渠道、数字化的整合营销平台,共建和合共生的价值生态。
3、执行主编
当前市场环境,公司如何保持竞争优势?如何持续提升品牌认知度和美誉度?
俞敏
公司保持竞争优势的两个关键词是:聚焦和创新。国药太极需做到“两聚焦”“两创新”。两聚焦即聚焦中成药大品种,如以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、急支糖浆为代表的大品种,深挖其市场潜力,持续做强做大;同时聚焦中药材大品种,实现产业化,以二产带动一产协同三产,形成集约化发展效应。“两创新”即科技创新和营销创新。科技创新关键在于模式创新,需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,核心是中医药理论、人用经验、临床试验“三结合”,用西医和西方人听得懂的语言及可以接受的方式来解析中医、开发中药,实现中药现代化、国际化。要把传统中药和现代生物技术结合,中医复杂理论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结合,讲清楚中药的作用机理、物质基础、活性成分,推动中西医的联合诊疗。营销创新关键在于形成“根深叶茂花繁”的药品营销模式,“根”即深耕临床价值,做好一终端,从而实现二、三、四、五终端的“叶茂花繁”,形成以临床价值为中心、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品营销模式,打造多产品、全渠道、数字化的整合营销平台。
4、执行主编
俞敏
近年来,公司将研发摆在重要战略地位,逐年加大投入,2024年在研项目61项,其中中药19项、化药18项、生物药3项、大健康产品4项、一致性评价17项,取得药品注册标准10件,获授权发明专利5件,联合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单位发布全球首个中药全产业链大模型——“本草智库?中药大模型”。在推进研发项目的同时,加速科研成果转化,2024年,两款麻精药品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立项批件,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成功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《药品注册证书》;2025年1月,华盖颗粒成功获得澳门药物监督管理局颁发的《中成药注册证明书》,为该局成立后批准的首个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。目前,公司以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平台为基础,正加快创新药研发、大品种的二次开发,此外,通过技术转让、并购等方式,完善产品管线,以满足消费者和市场的更大需求。
5、执行主编
俞敏
随着工业4.0的到来,对于传统医药企业来说,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答题。2021年央地合作后,公司在全面改革的同时,开始不断探索数字化转型路径,最终确定了独具辨识度、阴阳互动的“一个数字化太极”蓝图。一方面,以外部为阳,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从医药科技研发、药材种植、药品生产加工到营销和商业流通,贯通中药全产业链;另一方面,以内部为阴,打通集团及成员企业内部运营管理各个环节,形成统筹一体、高效运行的规范治理体系。“一个数字化太极”蓝图以数据驱动外部产业链与内部运营管理链的融合互动,实现由业务到数据、由数据到业务的阴阳循环,从而打通中药产业化、现代化和国际化的“任督二脉”。2023年,公司正式开启了全方位的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升级,战略引领、数据驱动,把数字化深深扎根于业务。
产业链方面,首先是药材源头的数字化把控,公司搭建了中药材种植全程质量追溯平台,建成多个标准化种植基地,从源头把控中药产品质量,打造“4G一码一中心一平台”数字化体系,贯通中药材全产业链;其次是提级智能制造,加速智改数转,精准生产参数,提升生产工艺标准化水平和产品质量均一性;最后是搭建纵向到底、横向到边的多产品、全渠道、数字化整合营销平台,逐步实现各销售终端数据的实时收集和共享,以数据驱动产品设计创新和营销模式创新。内部管理方面,公司通过内部业务平台的数字化建设,打通信息孤岛,强化业务协同,实现数据在管理链的贯通和共享,并建立数字化“总部管理驾驶舱”,以数据赋能科学、高效决策。此外,公司加快推进重庆中药行业首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项目,截至目前,已注册企业超500家(外部供应商92%),实现标识注册量超1.2亿条、解析量超1.1亿次。
6、执行主编
俞敏
公司现拥有桐君阁药厂、绵阳制药厂、浙江东方制药3家百年企业,分别创建于1908年、1851年、1752年;“桐君阁”“剑门”获商务部授予的中华老字号,“铁船”被浙江省商务厅评定为地方老字号;桐君阁传统丸剂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,是目前我国传统丸剂制作技艺唯一整体受保护的非遗项目,桐君阁还少丹、麻仁丸、强力天麻杜仲丸三项传统制作技艺被列为“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”,绵阳制药厂太极五子衍宗丸制作技艺被列入“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”。
关于“非遗”传播,我们主要从两大维度构建保护发展体系。一是传承人培养机制。以桐君阁百年老字号为例,我们分别培养了国家级传承人殷树荣以及“大国工匠”培育对象、重庆市市级传承人蔡苏等各级传承人,以师带徒、口传身授,这种代际传承确保了传统制药技艺的基因延续、薪火相传;二是打造“双向赋能”的文化传播范式。一方面是积极“走出去”,我们通过参加国际技能大赛、中国品牌日、国际非遗展、中医药文化节等活动,现场展示非遗技艺,传播中医药文化,积极推动非遗文化“走出去”。另一方面热情邀约“请进来”,让我们的消费者及客商走进企业,沉浸式体验制药技艺,实地感受非遗品牌文化。
为弘扬中医药文化,我们特建设了国药太极“两园三馆三基地”,由岐黄文化园、药用植物园、中药标本馆、品牌文化馆、中医药科普教学馆、太极医药城中医药文化体验基地、太极江津中医药文化体验基地、桐君阁中医药文化体验基地组成,集全景式中药全产业链多维展示及体验、中医药文化传承与数智化融合发展、观赏科普研学体验为一体,多维度输出中医药文化内涵,先后获评“重庆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”“重庆市科普基地”以及全国首批“青少年中医药文化科训基地”。
7、执行主编
俞敏
目前我们已在全球近60个国家和地区注册逾120项国际商标,获产品注册文号近100个,常年出口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等30余个品规,推动公司特色产品走出国门。我们依托“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”,为国内中医药企业提供高质量出口服务,助力中医药“出海”。接下来,我们将积极与协会的“OTC品牌出海行动”合作,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:一是共同推进以药促医融合,以“产品+服务”双轮驱动模式,在全球布局中医药健康服务网络,将国内优质OTC产品深度嵌入当地医疗体系,增强海内外民众对中医药的认同感。二是共同创新医药新零售业务模式,联合海外医疗机构搭建“社交媒体引流+电商平台转化+传统渠道渗透”全域营销体系,让国外的年轻群体了解中医药,进一步接受中药OTC产品。三是共同推广中医药文化,打造“中国传统文化+中医药产品”的传播范式,以文化赋能OTC产品宣传,给世界递一张中医药“健康名片”。
8、执行主编
俞敏
OTC 行业作为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保障公众健康、推进自我药疗、减轻医疗资源压力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,而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自成立以来,始终坚持倡导负责任的自我药疗,增进公众健康的办会宗旨,未来,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重点推动 OTC 行业的高质量发展。一是完善法规环境。积极参与药品分类管理等政策法规的制修订工作,推动建立独立的 OTC 药物审评体系、OTC 上市后评价体系,力促建立符合 OTC 特点的包装、标签、说明书制度和相关价格、医保政策等,为行业发展营造更优越的环境。二是助力品牌建设。策划并实施系列 OTC 品牌宣传活动,推行 OTC 品牌标准化评价体系,助力企业提升品牌影响力。三是支持行业创新。鼓励支持加快 OTC 产品创新,完善产学研协作联合机制,加快成果转化和质量提升,推动更多 OTC 新产品上市。四是加强科普教育。开展药师赋能工作,推动药学服务规范建设。五是增进国际交流。搭建更广阔的合作交流平台,推动 OTC 行业融入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帮助企业开拓海外市场,助力中国 OTC 品牌走出去、立起来。
END
联系电话:010-82050562,传真:010-82059450
电子邮件:csmi@selfmed.cn 网址:http://www.cnma.org.cn
协会地址: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外大街8号哈德门中心东塔701室(10006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