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点亮星标
,不错过每一次推送在这些困惑的背后,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认知误区——在许多人心中,“吃素”几乎与“健康”画上了等号。然而,事实恰恰相反,极端或不当的素食,本身就可能埋下巨大的健康隐患。
健康时报资料图 任璇摄
浙江的李先生吃素食很“彻底”:每天只吃蔬菜水果、全谷物和豆类,肉、蛋、奶一口不碰。一开始,体重下降让他很得意,但最近的体检单上,“总胆固醇”“低密度脂蛋白”却升高了。
医生分析:
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炳辰表示,长期全素食,容易缺蛋白质、铁、钙,更缺维生素B12。
尤其是维生素B12,几乎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,缺了它可能导致动脉血管内壁增厚,血管慢慢硬化,血脂容易异常。①
60岁的王女士坚持素食10年,因胸闷就诊时发现血管堵了80%,放了支架。她的素食多是“加工素肉”,素鸡、素鸭看似是植物性食物,实则往往加了大量盐、糖和油;她还爱吃蛋糕、饼干,这些都会破坏血脂代谢。此外,她3年前髋部骨折后,几乎不运动,每天久坐看电视。双重因素叠加,最终诱发了冠心病。
医生分析:
植物性食物里的膳食纤维、不饱和脂肪酸确实对心血管有益,但完全拒绝动物性食物,会导致B12等关键营养素缺失。
而依赖加工素食、高糖零食,更是把素食的“健康优势”变成了“风险隐患”。①
2年前,62岁的张先生被诊断为糖前期。他听人说“吃素能降糖”,便开始了“无油无肉”饮食:早餐白粥配咸菜,午餐米饭+清炒青菜,晚餐面条或红薯。蛋、奶、坚果几乎不碰。医生分析:
他的素食全是精制碳水——白粥、米饭、面条,几乎没有优质蛋白(如豆腐、鸡蛋)和健康脂肪(如橄榄油、坚果)。
过量碳水进入体内,会被肝脏转化成甘油三酯,堆积起来就成了脂肪肝。
而如果长期缺蛋白,肝脏就像“没油的卡车”,脂肪运不出去,只能越堆越多。①
健康时报资料图 王楠摄
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孙媛媛介绍,“全素”和“蛋奶素”都存在一定的营养缺失风险,不是健康合理的膳食方式。素食中缺乏维生素B12、铁、锌和优质蛋白质等重要营养素,会使得我们的机体抵抗力、免疫力下降,可能出现贫血、骨质疏松等问题。即使是“蛋奶素”,其对于各类营养素的补充仍然是不全面的,有潜在的健康风险。③为了整体健康,应该荤素搭配,以实现营养摄入的均衡、全面。营养均衡是指摄入适量的脂肪、维生素、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、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。动物性食物富含优质蛋白质、脂类、脂溶性维生素、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,所以它们也是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,不过在数量上可以相对少吃。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也建议,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、蔬菜水果类、畜禽肉蛋奶类、大豆坚果类等食物。
健康时报资料图 任璇摄
对于确要坚持素食的人群来说,应及时调整饮食结构,同时做好针对性的营养补充。③每天食物种类至少12种,每周至少25种。每天应摄入粮谷类、大豆及其制品、蔬菜水果类和坚果,各类食物合理搭配。谷类对于素食者很重要,相比于非素食者,应适当增加全谷物的比例,减少精致米面的摄入比例。④吃多种类的大豆制品,还应适当摄入一些发酵豆制品,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中推荐全素者每天摄入5-10克的发酵豆制品(腐乳、豆豉或豆瓣酱等)。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、胡萝卜素、膳食纤维等,应吃各种各样的新鲜蔬果。摄入的蔬菜中深色蔬菜应占一半以上,有些蔬菜如菠菜等含草酸较多,吃之前应先焯水。④每天吃一小把坚果,坚果不仅富含蛋白质,还是不饱和脂肪酸的良好来源。素食者易缺乏n-3多不饱和脂肪酸,烹调油应选择富含n-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亚麻籽油、紫苏油、菜籽油、豆油等。④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素食爱好者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,及时发现并纠正营养不均带来的问题,可适当使用营养素补充剂,但应遵医嘱服用。③
本文综合自:
①2025-08-07浙大二院《天天吃素得心梗,油都不碰脂肪肝!真不是骗你......》②2025-02-24佛山市妇幼保健院《刘晓庆说好多吃素的朋友都走了……能健康吃素吗?》③2025-02-14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《刘晓庆称“好多吃素的朋友都去世了” 专家:不建议“纯素”饮食》、安徽日报小叶医探第391期④2024-06-14阜外医院健康管理中心《吃素,吃对了才健康》审核:鲁 洋

点我访问原文链接